欢迎您,进入宜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年新低 民间投资是“重灾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年新低 民间投资是“重灾区”

发布日期:2016-06-15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072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16年新低。

国家统计局6月13日发布数据称,中国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767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6%,创2000年5月以来新低,增速比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不及预期的10.5%。

与此同时,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滑落,同比仅增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由于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40%-60%,其增速明显放缓是导致整个投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解读时称。

事实上,从2015年四季度以来,民间投资就有所放缓,但今年的放缓正在加速。今年1-4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2%,与去年全年10.1%的增速相比接近“腰斩”。民间投资占比也相应下降,今年前4个月,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2.1%。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显示经济动力不足,原因之一是产能过剩挤压利润,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大幅下滑。中国政府正努力加快改革,刺激私人投资,但改革的步伐还没有快到能促进民间投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此表示。

民间投资降速

民间投资增速即使经过国务院的反复强调,在前5个月仍旧处于增速下滑的通道。

前5个月,国有控股投资64733亿元,增长23.3%;民间投资116384亿元,增长3.9%,回落1.3个百分点。随着多个指标下降,民间投资的风险也在累积。

“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基建投资继续保持20%附近的较高速增长态势,但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均出现明显下滑。民间投资同比增速由4月的4.3%跌落至1.0%,同时制造业投资同比由上月的5.3%下降至5月的1.3%。由于具有政府隐性担保部门能够优先获得资金支持,在实体经济资金面趋紧过程中,民间部门会受到更大幅度挤压,因而投资下跌可能更为剧烈。如果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撑继续减弱,投资存在继续放缓风险,结构上民间部门下行压力会更为明显。”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支撑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GDP,80%的就业是被民营企业所创造,50%的税收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在投资中比重也在60%以上。

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一直呈逐年下滑趋势,但2015年以前,民间投资增速高于整体投资2-3个百分点,2015年还基本与整体投资增速持平。

“我觉得民间投资下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民营企业的能力问题,在转型升级面前,转型的能力不够;还有一个是动力问题,因为成本急剧上升,利润越来越薄,空间越来越窄,所以民营企业存在投资的动力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投资一共有三个方面,有中央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主导的房地产的投资、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制造业投资,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的第三方面军,也就是民营投资,即投资能力弱、动力弱、预期弱、空间弱、直接融资比例弱。

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与投资结构有密切关系。很多省份房地产投资占民间投资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这和过去十多年房地产业的财富效应是分不开的,以至于很多做实业的民营企业转而投资房地产。

政策需落实到位

民间投资持续恶化,有关部门也很“着急”。

5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讨,随后9路督查组奔赴18省区,督查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于近期派出9个督导组对全国18个省市进行督导检查。通过这次督查,相关部门会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的管理办法,包括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各方共同努力下,民间资本将会改变这样一种持续下滑的趋势。”盛来运说。

中国黄金集团经济学家万喆发表文章称,民间投资缩水如此厉害是因为趋利避害的天性。中央财政发力对地方和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愈来愈差,未来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了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民间资本不够有信心问题或者正出在政府的加大力度支持市场上。当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时候,民间的反弹声浪就会特别大,企业的担心是,会不会有政策的不确定性。而这种忧虑应该来自于当前许多政策的不一致性。

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国企占据绝对优势的行业,“重大轻小”的规模性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很难进入。服务业是民间投资的重要方向,可也是行政管制较多的产业之一,如牌照管理、准入管理等,使大量投资行为在得到许可后才能进行,用行政老办法管理新业态的问题较突出。即使在一些已经放开准入的领域,民间投资也面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面对民间投资的复杂环境和结构性问题,政府必须伸出‘看得见的手’,尊重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尤其要坚持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主动服务民营企业,激发民间投资转型的潜力和活力,实现企业、社会和政府多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称。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展开
  • 028-962555
  • 服务邮箱

  • ybggpt@163.com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