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兼并重组有利于缓解因处置‘僵尸企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但不是简单的合并。”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通过兼并重组不仅可以降低就业压力,还可以加速生产要素向新增产业转移,这对于供给结构升级是效率最高的模式。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抓好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的落实,实施煤炭行业“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方案,做好“僵尸企业”分类处置。对于长期停工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加快实施整体退出、关停出清、重组整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既要加大力气推动去产能,还要着力推动去杠杆工作,在这之中,清理“僵尸企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今年清理“僵尸企业”仍面临挑战:一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冲击;二是国有企业配套改革和去杠杆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
作为中央企业的心头之患,“僵尸企业”对于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同时也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对此,国资委已对处理“僵尸企业”作出了具体安排。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将是今年中央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来看,2017年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73万吨,在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和电力等产能过剩行业开展去产能工作。此外,今年还将完成300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完成500户特困企业专项治理。
刘向东认为,今年再提处置“僵尸企业”的任务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旨在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让沉淀在“僵尸企业”的资源能活起来,增强国有资本的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推进钢铁等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兼并重组,一方面能减少阵痛、降低经济运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在刘哲看来,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而在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可进一步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也可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起到“孵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