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李克强:把产能过剩归咎于中国不客观也不公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5  浏览次数:1006
0
核心提示:  我此访的重要目的,是推动中欧凝聚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中欧双边关系的稳定性、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一贯性,应对国际
   “我此访的重要目的,是推动中欧凝聚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中欧双边关系的稳定性、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一贯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6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并发表演讲时作出上述表示。在这篇题为《共同奏响高水平互利合作新乐章》的演讲中,李克强由多边谈到双边,不避热点问题、展示中方诚意,释放双重信号。

 

  中欧携手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从多边角度看,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曲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挑战严峻,中欧关系面临国际形势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观察认为,李克强的演讲从这些实际问题出发,给出解决建议,具有鲜明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如谈及经济全球化,李克强表示,中欧应共同坚持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原则,体现多边性、包容性、非歧视性,重振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

 

  谈及经贸议题,李克强强调,中欧应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经贸秩序。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权威和效力应得到尊重和维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李克强上述表述释放鲜明信号,即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紧密携手,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抵制“逆全球化”思潮。“这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在全球层面起到‘稳定器’作用。”

 

  而在谈到国际问题时,李克强说,中方愿与欧方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方向,在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中欧在处理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正获得更多共识:双方都主张采取政治外交方式和平解决冲突;双方都是基于多边主义理念之上的全球治理秩序的积极维护者等。李克强上述表述是对这样一种“共识”的再塑,发出中欧携手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信号。

 

  推动中欧化解分歧、凝聚共识

 

  从双边看,中欧要携手,离不开双方关系的良性发展。当前,中欧之间的确还存在一些误解和摩擦,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观察认为,李克强在演讲中并没有避开这些现实问题,而是抓住“面对面”的场合就此阐述中方态度,化解分歧、凝聚共识。

 

  如李克强在演讲中,再次提到了欧盟未能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的问题,希望欧盟此问题上向世界释放维护多边体系和规则的积极信号。

 

  中国2001年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其中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始终将“市场经济地位”概念与此相捆绑,拒绝履行这一承诺。

 

  阮宗泽认为,这是当前中欧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问题,李克强此次欧洲之行多次提及第15条,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关切,希望对欧洲领导人有所“触动”,是一种诚意的释放。

 

  而针对外界质疑中欧贸易平衡状况的问题,李克强作出解释:中欧贸易平衡状况,是由各自发展阶段、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中方愿同欧方尽早启动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欧方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李克强指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周期性现象,是结构性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中方对钢铁出口不仅没有补贴,相反10年前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出口。“把产能过剩归咎于中国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中方愿在全球钢铁论坛框架下加强分享削减产能的经验做法,建立中欧钢铁贸易机制,促进全球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崔洪建认为,李克强上述表示很有针对性。他指出,此前欧盟有关中方产能过剩的政治化炒作、过度审查以及用“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用“对等开放”来单方面对华施压等做法,其实都无益于中欧关系的与时俱进,更不利于中欧携手应对逆全球化、克服不确定性的努力。“李克强面对面地解释此类热点话题,并给出中方态度和解决建议,是维护双方关系的有力之举。”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