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小微企业贷款平稳较快增长,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
同日,《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份由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首次发布的中国季度杠杆率报告称,一季度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实体经济杠杆率有所上升。《报告》建议在“稳”中纠正杠杆率错配,逐步达成由局部到总体的去杠杆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管是去也好,还是稳也好,现在最重要的是精细化地区分杠杆,不合理的、投机性的杠杆一定要去掉,过高的杠杆要降低,期限、币种等结构不合理的杠杆要调整。”
实体经济杠杆率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从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1.2%。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从2016年末的78.1%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7.3%。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表示,“这两种口径的金融杠杆率,基本上都是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左右,可见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新增信贷同比较快增长。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减缓至9.4%。这一增一减被视为是上半年金融领域去杠杆成效的标志。
同时,2017年一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有所上升。《报告》称,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7.5%,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在非金融企业部门,《报告》显示,杠杆率上升趋势又有所抬头,从2016年末的155.1%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57.7%,上涨2个多百分点。
另外,《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6月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8.88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季末高0.8个百分点。
从企业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下降,但是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4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季末高2.4个百分点。
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部门贷款增加,受到宏观经济向好使企业通过加杠杆扩大生产的影响。而且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意味着企业投机性贷款需求下降,扩大生产的意愿增强。
下步要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日前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赵锡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杠杆不仅仅是规模的问题,还要看结构。杠杆最终的问题是未来是否发生债务违约,是否带来流动性风险等问题。除了规模,还需要关注杠杆在不同部门高低情况、杠杆的期限、币种等结构问题。
除了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短期贷款减少,央行发布的数据还显示,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季末高0.2个百分点,而且还高于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另外,6月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和农村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季度末高3.4和0.9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9.72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上季末低1.9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36.2%。
张晓晶认为,通过杠杆转移,纠正杠杆错配,可以实现在保持总杠杆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将杠杆风险降到最低。
《报告》也称,尽管地方政府显性杠杆率有所回落,但最值得警惕的是“花样翻新”的替代性融资方案,比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
对此,《报告》建议,在加强政府监管、强化问责的同时,下一步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还需进一步推进深层的体制性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央地间财政关系安排、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