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创新发展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经济增速下滑相应会引起就业岗位减少。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如何保证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考量,也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标尺。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与就业有机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发展有效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梳理近五年经济数据,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就业超6500万人。
其次,创新发展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如何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的关键。从供给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创新将全要素生产率调动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年以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坚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使得创新得到更好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身不断向纵深发展。
数据显示,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动力中,新动能表现日趋明显,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相关行业快速增长,比如电子、汽车、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医药、仪器仪表和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生产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医药、仪器仪表、电气制造、IT、汽车等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在130以上,其中医药制造业达到144.5。从产品看,民用无人机、高性能化学纤维、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城市轨道车辆、自动柜员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SUV等新产品均呈现高速增长。从创业情况看,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制造业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8.4%,比2016年的增速高1.8个百分点,更明显高于2015年5.8%的增速。
最后,创新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我国从经济、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创新,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推动创新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人的创新活力,调动人的发展积极性。围绕着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和改善软环境为人才的创新发展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五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人才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人才工程,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不断破除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为创新提供广阔沃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