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是经济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总理去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的承诺兑现了。”得知2017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10234亿元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3月1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展望2018年,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效果更加侧重补足民生短板、促进分配公平和提升社会保障,改革开放挺进新纵深,国企混改、金融市场改革等有望实现关键突破。而一系列改革的顶层设计,有望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逐一揭晓。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需创造条件推动解决新时代基本矛盾,必须在国企、财税、金融、土地、住房等领域加快推动改革步伐。”王军表示。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7年,我国不仅完成了经济增速目标,更是实现了增长平稳、就业扩大、物价平稳、结构优化等多重目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韧性和包容性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报告提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GDP增速为6.9%,比2016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GDP总量也首次超过80万亿元,达到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新动能正在加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正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以物流行业为例,菜鸟网络推出大数据智能算法来分配订单路由,实现包裹跟网点的精准匹配准确率达98%以上,分拣效率提高50%以上。
王军表示,新技术对旧动能相关领域的改造、融合与提升日益加快,创新驱动在微观领域得到更多验证,以网络消费、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投资涌入,经济活跃度较高。
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加强,离不开国务院持续推出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李克强总理曾承诺,2017年减税降费措施可以使企业全年减负超过1万亿元。
总理的这一承诺超额兑现。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增减税超过3800亿元,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一系列降费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6434亿元,2017年全年为企业减负10234亿元,超过此前国务院预估的10010亿元。
至此,本届政府5年间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万亿元,且减负力度逐年扩大。在这笔庞大的减负金额中,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占据主要位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营改增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推开后,也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
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
报告提出,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最终,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比2016年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由2016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总体上看,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物价水平保持平稳;PPI持续恢复性上涨,但涨势趋稳。
城镇就业方面,2017年新增1351万人,同比增加37万人,创历史新高。2017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超额完成了报告提出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国就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就业形势好于过去年份,得益于宏观经济指标趋稳的利好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管服改革,使得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2017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居民收入增长也快于经济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实际增长7.3%,实际增速比GDP和人均GDP增长分别快0.4和1.0个百分点。
在交建领域投资方面,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0亿元,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万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8.5万公里,圆满完成了2017年报告提出的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的任务要求。
新时代经济再出发
2018年是中国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多领域改革有望实现重要突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分析,201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重心将呈现三重换挡:第一,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红利有望渐次释放,并通过国企混改和国际产能合作持续增强;第二,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支撑的新经济将成为增长新引擎;第三,从总量增速转向民生福利,经济增长效果更加侧重补足民生短板、促进分配公平和提升社会保障。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需创造条件推动解决新时代基本矛盾,必须在国企、财税、金融、土地、住房等领域加快推动改革步伐。
程实表示,2018年,国企混改的推进将处于改革全局的中心位置,有望开启提速攻坚模式。国企混改有能力冲破利益藩篱、处置历史遗留负担。下一阶段唯有推动国企混改的实质性突破,重塑微观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传统经济的供给效率,稳定持续地降低企业杠杆水平和债务风险。国企混改的推进,亦将纾解要素市场和产业链条的结构性扭曲,为下游新经济的发展松绑减负。
财税方面,在5年减税降费超3万亿元后,2018年仍有亮点可期。在1月22日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时,李克强指出将继续实施简政减税降费。另外,“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也成为2018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之一。
专家认为,2018年减税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税。而今年国家机构调整带来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进一步降低涉企收费和制度性成本。
特别是收入超5万亿元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改革如何进一步完善,是2018年的减税焦点。存在改革预期的事项包括,当前6%、11%和17%的增值税税率会否在2018年进一步简并优化,巨额增值税留抵税款怎么退。
针对这一问题,山东官方近日发文称,按照国家部署,选择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行业(项目)先行先试临时性的期末留抵退税政策。一位税务局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这项政策推广需要经过国家批准,因此可能会在全国推广。
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防控金融风险是维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战略性大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对于超出经济发展需要的杠杆水平、脱离监管之外的金融创新及时进行合理引导,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要给予“新金融”一定的创新空间,鼓励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金融创新,避免监管过度所可能形成的供给约束。
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1月15日表示,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多主体供应将改变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逻辑。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在租售并举、“房住不炒”等环节开始快速落地,预计2018年后续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另外,房地产税等调控政策也将在2018年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