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都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长周期的战略性判断。今后要把高质量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推动,方方面面都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回首2017年,“中国交出了一份很提气的经济年报,经济总量突破8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全世界GDP排名第五至第十,也就是英国、印度、法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等六国的总和。6.9%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是可圈可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2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说。
据王国庆介绍,展望2018年,委员们认为继续向好、稳中有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工作重点是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具体包括,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务求改革取得实效;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完善民生保障机制。
“预计今年经济总体还会比较平稳,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就是贯彻十九大精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在他看来,推进高质量增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政绩观,“中国经济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以及未来的中速增长,这是符合规律的。不能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增长,政绩观要转变。”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部门正在部署和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政策、标准等体系。“因为高速度大家都很习惯,就是一个GDP增长速度就行了,但是高质量可以从很多不同角度去衡量,比如从要素投入的效率、产品的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等角度。”
张占斌也指出,当前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建立一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绿色、协调、创新等用指标体系梳理出来,让更多人能够遵循。民生、就业、收入分配等也都可以列入指标,都应该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要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另外还需要通过推动提升技术、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实现,还要重点处理好实体经济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过多挤占社会资金,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是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要完成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需要实现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三个转型。“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在于深化改革,来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也是关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动力变革不是在现有的旧结构下寻找稳增长的“药方”,而是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的源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要更加重视创新驱动,更加重视消费拉动,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更加重视城乡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