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2018年宜宾市工业发展大会上,宜宾拿出6400多万元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用电用气补贴,直接惠及25户新落地投产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类企业,150户市内现有存量补贴企业和25户增量补贴企业。
加上此前一年的近1亿元补贴资金,两年来,宜宾市累计1.6亿财政补贴帮助企业降成本,有力促进了宜宾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2017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累计增速跃居全省第4,较2016年提升5位,创2000年以来年度排位最好水平,规上工业实现利润位居全省第2位。同时,从2018年起,宜宾将进一步缩短兑现时限,半年兑现一次,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作为四川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宜宾历来重视工业发展,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工业发展洼地,2016年宜宾市出台了《扶持“六大基地”工业企业发展用电用气补贴办法》,统筹财政资金,将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新增用电成本统一降至0.45元/千瓦时(为鼓励屏山县移民后扶产业发展,屏山县按0.42元/千瓦时执行),是全省除三州和雅安丰水期外电价成本最低的市州;将全市工业企业新增用气成本统一降至2.19元/立方米,是全省用气成本最低的三个市州之一。
25户新落地企业分享493万元“政策红利”
落户宜宾市南溪区罗龙工业园区的普瑞斯生物科技,因一期项目于2017年建成投产并达到市县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类补贴门槛,获得了68万元的用电补贴,是今年宜宾25户获得该类用电用气补贴金额最高的企业。
“我们平时的电价是8角多每千瓦时,可以说政府支持企业落地的力度非常大。”公司副总经理雷应熊说,按照宜宾的补贴政策,公司明年如果还想享受0.45元/千瓦时的电价,300万千瓦时的全年用电量是最主要的前置条件,“算上即将投产的二期项目,我们是可以争取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上百家签约落地宜宾的智能终端企业中,有18户投产企业拿到了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类补贴,合计273万元,占该类补贴总额的55.2%。
2017年6月投产的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拿到了40万元用电补贴,是智能终端企业中获得补贴金额最多的。“公司的用电成本占了生产总成本的7%,去年下半年我们公司一共用电79.4万千瓦时,电费开支76万元,拿到这笔补贴,用电成本直接降低了52%。”朵唯公司总裁办主任卢平告诉记者,除了这笔用电补贴资金外,企业还拿到了120万元的省级智能化工厂项目补贴,“这些利好政策,让企业落地宜宾的信心更足。”
依托宜宾给出的“洼地”政策,今年开足马力的朵唯,准备在申报市级重点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出口退税等方面多点发力,“其中用电补贴方面,去年投产的生产线用电量将翻番,加上今年即将投产的新生产线,明年申报的用电补贴预计将超过100万元。”卢平说。
千万补贴 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除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类补贴外,补贴金额更多、受助企业更广的,是针对宜宾市内现有企业用电用气补贴,共175户,其中150户企业获得存量补贴,合计金额2240万元;25户企业获得增量补贴,合计金额3181万元。
作为宜宾的金字招牌,五粮液集团公司按政策不仅拿到了200万元的一次性用电用气存量补贴,还同时获得了494万元用气增量补贴。然而,近700万元的总补贴额,仍就不是最高的——宜宾纸业获得了1003万元的用电增量补贴。
“能拿这么多补贴,原因是去年我们公司新增用电超过1亿度。”宜宾纸业副总裁、总工程师梁好说。
2016年,宜宾纸业产能17.9万吨,2017年22万吨。在产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条件下,1亿度的新增用电量从何而来?
“受煤炭价格上涨因素影响,2017年年中,我们公司自建的蒸汽发电设备,发电成本上涨到0.7元/千瓦时左右,不得不停摆,开始大量使用外电。”梁好告诉记者,1亿度的新增用电并非是指绝对意义上的用电量增长,而是指从以前的自家发电变成从外面采购用电。
但就是这样的“概念性”转变,企业用电成本得以在政策支持下大幅度降低。
一方面,宜宾纸业停摆燃煤发电设备,改用“外来”的水电,是受国家政策鼓励的,也因此2017年公司享受到了直购电+富余水电等国家组合优惠政策,用电综合成本降低到0.55元/千瓦时;另一方面,得益于宜宾的用电补贴“洼地”政策,这1亿度电又满足增量补贴条件,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至0.45元/度——这正是千万元用电补贴的由来。
造纸行业属于资源、资金密集型产业,环保、技改投入高,盈利能力却相对薄弱。通过前期的技改投入,宜宾纸业的成本控制已处于行业第一阵营,如制浆环节的行业准入门槛为280千克标准煤/吨,而公司则达到了90千克标准煤/吨,进一步降本的难度非常大。“这笔上千万元的用电补贴,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宜宾纸业来讲,可谓雪中送炭。”
打造政策洼地 让企业选择宜宾
当前,宜宾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在巩固提升白酒、化工、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高端成长型产业,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强市,支撑宜宾建成更具辐射吸纳能力的经济强市和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大城市。
宜宾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宜宾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强力支撑。今年是继去年之后,第二次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用电用气补贴,两年累计兑现补贴金1.6亿元,力度之大,是宜宾工业史上从未有过的,凸显了宜宾发展工业的决心。
“补贴企业用电用气,目的就是凸显宜宾的政策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宜宾投资创业,进而助推宜宾建设现代工业强市。”该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在兑现的及时性等方面加以改进,将进一步缩短兑现时限,改年度兑现为半年兑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用电用气补贴,只是宜宾着力打造政策洼地的一个缩影。
着眼未来更好发展和发展后劲,宜宾把目前工业比重还不到两成的新兴产业,放到了传统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书记、市长一次次带队招商,短短一年多时间,“无中生有”发展起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新,政策更新。宜宾先后出台了《工业企业用电用气补贴办法》《支持轨道交通等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宜宾市工业企业扶持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其中仅用20多天出台的《宜宾市支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被称为“宜宾工业史上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包含“一企一策”制定企业落地-建设-运营保障计划,以及企业招工、员工培训、出口退税、品牌推广、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保障。
轨道交通产品获得国家级、省级首台(套)认定的,分别配套给予100万元和30万元补助;对符合政策条件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给予200万-500万元一次性财政资助……
宜宾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产业,广大企业是主体,市委、市政府可以做并且应尽全力做的,是全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让企业坚定地认为“选择宜宾、不会错误”“选择宜宾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