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今年扩大开放可以期待更多新举措,包括推进外贸稳中提质,稳步推进金融开放以及更加注重规则的制度型开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正加速构建。
利好政策频频出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1日表示,3月上旬进出口增速回升,预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将保持稳定。
近期,我国扩进口、稳出口政策频频出台。去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措施陆续出台,进口增值税税率和日用消费品、汽车及零部件、药品等的进口关税税率有所降低。
商务部部长钟山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落实“稳中提质”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稳规模。包括稳政策,比如出口信保、融资信贷、贸易便利化等;稳主体,营造好的环境,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稳市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二是提质量。重点鼓励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三是转动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鼓励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该把目光放到更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摩根士丹利华鑫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景气度维持在高位,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37万亿元,增长13.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未来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这些国家会逐步成为中国拓宽贸易市场的新增长点。
金融开放力度加大
随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多项开放措施不断落地,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蹄疾步稳。从近期多位监管人士表态可以预见,未来更大力度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措施将出台。
两会期间,多位金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开放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介绍,今年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会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方式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未来几年保险业将更加开放,包括保险中介业务、保险异地业务的开放等,将会有更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参股、控股甚至全资持有保险公司。此外,银保监会已开始研究新的开放措施,比如外资银行业保险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在股权、投资、业务、机构、地域等方面的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扩大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同时,要着力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探索。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建议,适时加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步伐,可以形成推进高水平开放和引领全球化的新的战略支点,加速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在推动走向制度型开放方面,自贸区可以先行先试。在投资领域开放中加大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瘦身”力度。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尽快形成并出台自由贸易政策安排,制定更高水平、更加精简、对接国际标准的负面清单。对建筑服务、运输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服务业领域,可不再列入负面清单,尽量减少限制性措施;对教育、养老、健康等国际竞争力不强但开放风险较小的领域,可以考虑积极扩大开放,仅保留部分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对金融、保险等开放风险复杂的领域,将现有限制性措施尽量纳入负面清单之中。同时,提高负面清单透明度,明晰负面清单体例,完善特别管理措施。
此外,王济光还建议,强化外商投资管理创新;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监管体系创新。